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應,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采用多種方式增加租賃住房用地有效供應,在租賃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超大和特大城市,此前20年快速發展中,住房供應更多關注可供售賣的商品
在一些城市接連推出限購舉措之后,4月1日,住建部和國土資源部共同簽發了《關于加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的通知》,包含十條硬舉措。
十中有其一是“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應”。這一舉措并非橫空出世,作為建立健全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的重要一翼,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住房租賃市場不但是“安居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住房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
在上述若干意見的鼓勵與政策優惠的框架之下,此次通知更加有的放矢,提出“采用多種方式增加租賃住房用地有效供應”、“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參與工業廠房改造”等可操作的舉措,并且明確了“在租賃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超大和特大城市,開展集體建設用地上建設租賃住房試點”。
觀察房地產市場,此前20年快速發展中,住房供應更多關注可供售賣的商品住房,住房租賃市場一直發育不良,個人住房租賃也面臨缺乏法規標準的窘境。
隨著銷售型商品房供應不斷增加,部分城市庫存積壓嚴重,銷售市場單邊發展難以持續。隨著國家住房制度的不斷完善,住房租賃市場有望成為實現“住有所居”的重要載體。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通過租賃市場解決住房問題的人口達1億以上,年租金總量突破1萬億元。按照發達國家的經驗,其中機構出租房源通常占到租賃總供給的25%~30%,即使取20%這一較低的比例,我國機構出租房源租金也應該能夠達到2000億元的規模。
事實上,一些觀察到市場變化的企業已經開始攪動租賃市場一池春水。魔方、YOU+、壹棧等長租項目紛紛踏入這萬億住房租賃市場,據不完全統計,
國內排名前三十的房企中有三分之一已經開始涉足長租公寓。
發展租賃市場,離不開土地和資金,F實的情況是一些大城市舊城中有很多老的辦公樓、廠房,地理位置甚佳卻處于閑置狀態,利用效率很低。如果能將這些低效資產盤活,不僅能擴大租賃市場有效供給,還能實現舊城有機更新。而在集體土地上建設租賃房,更是完善多層次、多方式住房供應體系的有益探索。面對租賃市場投資大、盈利慢的特點,一些地方正在謀劃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住房租賃企業發行債券、開展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率先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意見》的
廣東,以及開展集體建設用地上建設租賃住房試點的北京等多地采訪調研了解到,雖然中央和地方已經出臺了多項支持長租公寓發展的政策措施,但在一些實際操作層面,政策還存在空白和難落地的問題。
此次通知不但重申了完善購租并舉住房制度,而且進一步明確了“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參與工業廠房改造,完善配套設施后改造成租賃住房,按年繳納土地收益”等有針對性的鼓勵措施,能否迎來房地產市場新的格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