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文保裝備應用展上,天空地,還采集覆蓋紅外線到紫外線的跨電磁波譜信息,特征等信息,天空地,迅速的解決方案,主要是采用高清視覺平臺,天空地,協同感知系統,從而為大型野外考古
央視網消息:9月27日,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全國首屆文保裝備應用展在重慶開幕?萍寂c考古、文保深度融合,技術裝備日新月異。一顆遙感衛星,蒼穹之下跨越山海。在全國文保裝備應用展上,“天空地”協同感知系統集體亮相,讓監測保護變得得心應手。“天”的明星裝備“立方星”,是我國第一顆服務于文物領域的小衛星,不僅可以采集可見光光譜,還采集覆蓋紅外線到紫外線的跨電磁波譜信息。“空”的主角則是無人機,巡航速度每小時可達幾十公里,對遺址進行低空近景監測,可以獲取更為清晰精細的三維狀態、特征等信息。“天空地”協同感知系統不僅覆蓋范圍更廣,而且看得更精細。通過實時反饋,可以讓初露端倪的問題得到及時處置,為曠野無人看管的大遺址保護提供了高效、靈活、迅速的解決方案。西北工業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 董文強:“地”主要是采用高清視覺平臺,包括地面氣象站等野外遺址監測感知儀器,對遺址和遺存的水文氣象等自然環境以及游客流量進行全天候、全天時監測感知。一套由衛星、無人機和地面監測感知儀器組成的“天空地”協同感知系統,非常形象地展示了如何將數據采集、傳輸、呈現、分析等功能集成一體,從而為大型野外考古遺址提供全方位、多尺度的智能監測。